议题揭秘(一)| AI+教育:从政策到实践,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破局之道


图片


2025 年,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 “应用爆发期”。DeepSeek 的诞生意义非凡,它打破了算力资源不足将限制大模型升级迭代的固有认知,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可控发展的信心。此外,DeepSeek 大模型的低成本特性,为人工智能服务的广泛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撑,加速其融入各行业的步伐。

 

AI在教育、医疗等多领域的成功实践,充分展现出赋能实体经济、改善社会生活的巨大价值,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与此同时,素质教育市场正经历着深刻变革,人工智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,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已然成为全球素质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。


政策引领:

AI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


国家政策层面给予了人工智能教育大力支持。中央明确提出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,推动 AI 技术深度赋能教育领域。国务院发布的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更是将 “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课程” 纳入核心目标,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,逐步推广编程教育。这些政策为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。与此同时,国家持续推进 “教育数字化”与“双减”政策深度融合,强调借助 AI 技术提升教学效率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,进一步凸显了人工智能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。



实践探索:AI教育的机遇与挑战


尽管前景广阔,AI教育在落地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:



课程体系碎片化:当前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缺乏贯通性知识架构,难以形成系统化学习路径;



教学理念待革新:部分教育机构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,片面偏重操作技能提升,忽视计算思维培养;



教学方式传统:多数课程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,较少开展项目式学习,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。



资源供给不足:教学平台、师资力量及实践场景的短缺制约教育质量提升。


图片


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,不少企业积极探索,凭借自身技术与生态资源积累,推出了一系列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方案。以腾讯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产品为例,其通过“轻量化、低门槛”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,涵盖课程体系、教学平台、师资培训、竞赛活动等多个方面,全方位降低了 AI 教育的实施门槛,帮助中国孩子提升对人工智能的认知,推动AI教育普惠。


腾讯的技术赋能始终聚焦“思维进阶”而非“技能训练”。其AI教育平台依据学生认知水平,将课程细分为L1-L5共9个阶段,覆盖小初高全学段,通过“理论+实践”双轨模式激发创造力。


教学平台配备了完善的基础课程教学资源,助力教师轻松开展教学工作。同时,该平台支持自定义课程和题库功能,支持老师在教学有余力的前提下,加入个性化的学习内容,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。



技术赋能:

构建以思维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生态


例如,广州第九十七中学通过与腾讯合作,开设了人工智能校本课程,成功实现跨学科、PBL项目式教学实践;学而思培优基于腾讯虚拟仿真实验室火星场景与机器人,创设探究式课程,面向8-11岁对科技、编程、天文、航空等科目感兴趣的青少年开设,助力学员在上海市校外科技教育课程设计大赛中斩获一等奖;腾讯与盛通教育旗下乐博机器人编程合作打造的赛事体系,帮助学员在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摘得多项荣誉,彰显了从知识输入到创新输出的闭环价值。这些案例验证了AI教育激发创新思维与解决真实问题的潜力。

 

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,AI教育已从“选修课”迈向“必修课”,成为青少年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。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“代码工人”,而是激发每个孩子用技术解决真实问题的创造力,让他们成为数字时代的“问题解决者”与“未来创造者”。



共研未来:

素质教育新“视”界共研论坛启幕


人工智能教育的深化发展,需凝聚政策、学术、产业及实践多方力量。在此背景下,素质教育新“视”界共研论坛将于2025年4月10日在上海隆重举行。论坛将邀请AI教育行业领军企业—腾讯,围绕“AI+教育”的生态构建、课程创新与实践落地展开深度对话。


图片

*论坛嘉宾:云司科技CEO 王东健



参会价值:

解析政策风向,把脉AI教育发展趋势;

学习腾讯等头部企业的创新方法论与实践案例;

对接优质资源,共建行业生态;



扫描下方二维码

提前锁定席位

领取限量门票!

与百位行业同仁共探破局之道,赋能教育未来。



图片

立即行动